当前位置: 首页 > 检测项目 > 材料检测
涂料防冰雪漆检测

涂料防冰雪漆检测

发布时间:2025-07-28 11:18:10

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在涂料防冰雪漆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客户为中心,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为客户提供检测、分析、还原等一站式服务,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

涂料防冰雪漆性能检测:方法与标准解析

在严寒地区或冬季运营环境中,冰雪在结构表面的积聚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运行效率下降。航空器机身积冰增加重量、破坏气动外形;风力发电机叶片覆冰导致发电效率骤降甚至停机;电力线路覆冰可能导致短路或断线;建筑屋顶冰雪滑落危及行人安全。防冰/防雪涂料作为一项重要的被动防护技术,通过赋予涂层表面特定的物理化学特性,有效降低冰的粘附强度或延缓结冰过程,从而减轻或消除冰雪危害。为确保这类功能性涂料能达到预期效果,科学、系统、客观的性能检测至关重要。

一、 核心性能指标与检测目标

防冰雪涂层的核心功能目标是降低冰层与涂层表面的粘附强度,使其在自然风力、重力或轻微外力作用下易于脱落。围绕这一核心,检测主要聚焦以下性能指标:

  1. 低冰粘附强度: 核心指标。量化测量冰层从涂层表面剥离所需的最大应力(单位kPa或MPa)。
  2. 延迟结冰时间: 评估涂层在过冷水滴撞击条件下,延缓表面结冰开始的能力(单位:秒)。
  3. 疏水/超疏水特性: 高水接触角(通常>90°为疏水,>150°为超疏水)和低滚动角(<10°)有助于快速排走液态水,延缓结冰并降低粘附。需测量静态接触角、滚动角、滑动角等。
  4. 耐磨性: 涂层在实际应用中会承受风雨冲刷、沙尘摩擦等,需评估其耐磨耗后的防冰性能保持率。
  5. 耐候性与老化性能: 抵抗紫外线、温度循环、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确保长期有效性和稳定性。
  6. 机械强度与附着力: 涂层本身及与基材的附着力需满足应用要求(如划格法、拉拔法)。
  7. 化学稳定性: 耐受可能的化学品(如除冰液)侵蚀的能力。
 

二、 主要检测方法与评价体系

防冰雪涂料性能检测通常在模拟实际环境的实验室可控条件下进行,并结合必要的户外实地验证。

  • 1. 冰粘附强度测试 (核心方法):

    • 剪切法: 最常用。在涂层表面制备规定尺寸的冰柱(常通过模具冻结去离子水或模拟冻雨形成)。使用推剪装置(如万能材料试验机)垂直于冰柱施加推力,记录冰柱被整体推离涂层瞬间的最大剪切应力值。
    • 离心法: 将涂有样品的基板固定在旋转台上,在其上冻结冰层。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冰层剥离,记录剥离时的临界转速或离心加速度换算得到的粘附强度。
    • 拉伸法: 将冻结在涂层表面的冰柱或冰球通过夹具向上拉伸,测量脱离涂层所需的最大拉力(较少用,更接近脱粘模式)。
    • 注意事项: 冰的类型(结冰温度、冻结速率、水滴直径模拟)、冰层厚度、接触面积、冰/涂层界面温度、测试角度(剪切角度)等均需严格标准化,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 2. 延迟结冰时间测试:

    • 冷台法: 将涂层样品置于低温恒温台上(如-10℃至-20℃),在其表面滴加定量过冷水滴(如20μL),同时记录结冰开始时间(通常以水滴完全变白或温度骤升为判据)。
    • 风洞模拟法: 在低温风洞/结冰风洞中,让涂层样品暴露在可控风速和环境温度的过冷云雾(水滴直径、液态水含量可调)中,记录样品表面首次观察到冰晶形成的时间(光学/红外监测)。
    • 动态结冰测试: 模拟飞机、风机叶片等迎风面动态结冰过程,评估涂层在持续过冷水滴撞击下的冰积聚速率和形态。
  • 3. 疏水/超疏水性能测试:

    • 静态接触角测量: 标准水滴(如2μL去离子水)滴在涂层表面,通过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固-液-气三相交界处切线与固体表面的夹角(θ)。
    • 滚动角/滑动角测量: 测定使一定体积水滴(如10μL)在倾斜样品表面开始滚落的最小角度。
    • 滞后接触角测量: 测量前进角θA和后退角θB,两者差值(接触角滞后)也反映表面润湿特性。
  • 4. 耐磨性评估:

    • Taber 磨耗测试: 使用标准磨轮在一定负重下对涂层进行旋转磨耗,测量磨耗一定圈数后的质量损失、涂层厚度变化、表面形貌改变(SEM观察)以及关键的是磨耗后的冰粘附强度变化或疏水性能下降程度。
    • 喷砂/沙尘试验: 模拟风沙环境,评估涂层经受沙粒冲击后的性能保持率。
    • 水流冲刷/雨淋测试: 评估涂层在持续水流作用下的耐久性。
  • 5. 耐候性与老化性能测试:

    • 紫外老化试验(QUV/Q-SUN): 模拟太阳紫外线辐射对涂层的影响。
    • 盐雾试验(ASTM B117): 评估涂层在含盐潮湿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对某些应用重要)。
    • 温湿度循环试验: 模拟季节变化中的温度和湿度波动。
    • 冻融循环试验: 评估涂层在反复冻融过程中的开裂、剥落及防冰性能变化。
    • 户外曝晒试验: 在典型应用环境中进行长期(1年以上)的实际曝晒,定期取样检测性能衰减情况(最具说服力但周期长)。
  • 6. 机械性能与附着力测试:

    • 划格法附着力(ASTM D3359): 评估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强度。
    • 拉拔法附着力(ASTM D4541): 定量测量涂层与基材的粘结强度。
    • 硬度测试(铅笔硬度ASTM D3363,邵氏硬度等)。
    • 柔韧性测试(弯曲试验ASTM D522)。
  • 7. 化学稳定性测试:

    • 耐化学介质试验: 将涂层浸泡在规定浓度的常见除冰液(如乙二醇基、醋酸钾基)、油类、溶剂中一定时间,观察涂层外观变化(起泡、变色、溶胀、软化)并测试浸泡后的冰粘附强度。
 

三、 检测标准与规范

防冰雪涂料性能评价正逐步标准化,但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多种方法和标准:

  • 部分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 ASTM D7886-14: 标准试验方法(剪切法测定冰粘附强度)。
    • ISO 19403 (系列): 颜料和清漆-润湿性的测定(接触角相关)。
    • 航空领域: FAA/EASA 相关材料规范中对飞机防冰涂层有特定要求。
    • 风电领域: IEC TS 61400-13 风力发电机叶片防冰涂层测试技术规范(在发展中)。
    • 基础涂层性能标准: 如 ASTM D4060 (Taber 磨耗), ASTM D4585 (QUV 老化), ASTM B117 (盐雾) 等也适用于评价相关性能。
  • 企业内部标准: 许多涂料制造商和大型用户(如航空公司、风机制造商)拥有更严格或更贴合自身应用场景的内部测试方法。
  • 研究机构方法: 学术研究中也常根据特定需求开发定制的测试方法,但需注意结果的可比性。
 

选择检测标准的关键: 必须根据涂料的具体应用领域(航空、风电、电力、建筑等)、基材类型(金属、复合材料、混凝土等)、服役环境(温度、湿度、紫外线强度、化学暴露等)来选择最相关、最全面的测试项目组合和标准方法。例如,飞机机翼涂层对动态结冰性能、耐磨性和耐除冰液要求极高;而建筑屋顶涂层可能更关注静态冰粘附强度和长期耐候性。

四、 发展趋势与挑战

  • 标准化进程加速: 随着防冰雪涂料应用拓展,建立覆盖更全面应用场景(如动态结冰)、更统一测试参数(冰类型、冻结条件)的国际和国家标准体系是迫切需求。
  • 复杂环境模拟: 开发能更真实模拟实际服役环境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如含沙尘、盐雾的动态结冰风洞试验),提升实验室结果的预测价值。
  • 原位/无损检测: 探索利用超声波、声发射、光学技术等在真实结构上对涂层防冰性能进行无损或原位评估的技术。
  • 多功能性与寿命评估: 未来高性能防冰雪涂料往往兼具防腐、减阻、自清洁等功能。检测体系需要能综合评价多功能性,并建立更可靠的加速老化模型预测涂层在实际环境中的服役寿命。
  • 关注长期性能: 从仅关注初始性能转向更重视涂层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防冰效果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评估。
 

结论:

防冰雪涂料的性能检测是连接材料研发与工程应用的关键桥梁。一套科学、系统、标准化的检测体系,涵盖从基础的疏水性、耐磨性到核心的冰粘附强度和延迟结冰时间,再到长期的耐候性与耐久性评估,对于筛选合格产品、优化配方、保障实际应用效果及建立行业规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深化,建立更完善、更贴近实际、更具可比性的检测标准与评价方法,将是推动防冰雪涂料技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用户在选用此类功能涂料时,应高度重视其第三方权威检测报告,并依据具体应用场景关注关键性能指标的达标情况。

检测资质
CMA认证

CMA认证

CNAS认证

CNAS认证

合作客户
长安大学
中科院
北京航空航天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合作客户
检测热点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2025-07-25
最新检测
联系我们
联系中析研究所
  • 服务热线:400-635-0567
  • 投诉电话:010-82491398
  • 企业邮箱:010@yjsyi.com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8号院1号楼1层121
  • 山东分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绿地汇中心36号楼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5067471号-33
-->